|
简体版 | 繁体版 | English |
![]() |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总局及办公厅文件 > 总局公告 > 2006年 |
2006年 | ||||||||||||||||||||||||||||||||||||||||||||||||||||||||||||||||||||||||||||||||||||||||||||||||||||||||||||||||||||||||||||||||||||||||||||||||||||||||||||||||||||||||||||||||||||||||||||||||||||||||||||||||||||||||||||||||||||||||||||||||||||||||||||||||||||||||||||||||||||||||||||||||||||||||||||||||||||||||
2006年第124号 关于批准对昌邑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我局组织了对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即日起对昌邑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一、保护范围 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昌邑市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昌政函[2005]1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昌邑市现辖行政区域。 二、质量技术要求 (一)桑叶生产。 1. 桑树品种:选792。 2. 桑园立地条件:土壤为褐土和潮土,pH值为7至9,土壤有机质含量≥1.5%。 3. 育苗时间和方式: 4. 栽培时间、方式、密度:桑树落叶后至封冻前栽植;每667平方米(亩)栽种株数为1200株至1500株。 5. 栽培管理: (1)肥料管理:配方施肥。 (2)水分管理:桑芽萌动前禁止浇水。桑树封冻前浇水一次。其他时期根据墒情需要灌溉。 (3)覆草与地膜覆盖:可通过覆草、地膜覆盖等技术措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桑园地温。 (4)剪梢和整枝:晚秋桑树落叶后至次年树液流动前进行剪梢和整梢。 6. 桑叶采摘标准:
(二)家蚕养殖。 1. 品种:菁松×皓月、鲁七×9202 。 2. 繁殖方式:以卵繁殖。 3. 养殖起始时间:春蚕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夏蚕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中秋蚕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晚秋蚕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 4. 种群密度:每667平方米(亩)成龄桑园饲养春蚕≤1.5盒,夏秋蚕≤2盒,每盒≤26000头。 5. 饲料:选792桑树优质桑叶。 各龄蚕用叶标准:
4. 喂养方式:小蚕喂养方式为:塑料薄膜围帐炕床育。大蚕喂养方式为:春蚕用蚕台条桑育方式,其他时期蚕用蚕台芽叶育。 5. 用于生产昌邑丝绸的蚕茧质量要求解舒丝长≥ (三)缫丝。 1. 茧粒数配比:20/22D厂丝8粒至9粒, 27/29D厂丝10粒至11粒,40/44D厂丝16粒至18粒。 2. 白厂丝质量要求:昌邑丝绸所用白厂丝外观检验必须为良好以上。纤度偏差等品质指标一律不得低于GB1797 2001生丝国家标准 (四)织造。 工艺流程:挑丝→泡丝→络丝→并丝→捻丝→蒸丝→倒筒→整经→掏综→织造 工艺要求:泡丝时,严禁用化工染料上色。浸泡后适度脱水烘干后回潮率控制在:经、弱捻9%至12%,强捻11%至13%;在产品织造过程中,生产车间温度常年要保持在 (五)漂炼。 工艺流程: 纺、绉、缎类漂炼工艺流程:挂架、浸泡、第一次水洗、初炼、第二次水洗、复炼、第三、四、五次水洗、轧水打卷; 纱、绡类漂炼工艺流程:缝绸、浸泡、精炼、第一次水洗、第二次水洗(酸洗)、脱水、缝头。 漂炼用水为取自潍河岸边的地下水,并经过二级软化。 (六)后整理。 漂炼后进行后整理。 (七)质量特色。 配丝合理,经纬匀称,舒适柔软。轻薄织物轻灵飘逸;厚重织物组织缜密,挺括丰满;绉类织物富有弹性;纺类织物手感细密。 1.感官特色:
2.质量指标:
三、专用标志使用 昌邑丝绸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山东省昌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各地质检部门开始对昌邑丝绸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 特此公告。 二零零六年九月四日 |
相关附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