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发布>>地方质检新闻>>地方新闻

咬定青山不放松
陕西汉中检验检疫局服务陕南经济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7-12-13     文档来源:质检报刊社

  编者按:两千多年前,从汉中走向世界的外交家张骞开拓了享誉古今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一个沟通世界东方与西方的辉煌时代。汉朝、汉族、汉人、汉字、汉文化等由此始称至今。陕西汉中检验检疫局仅有14名职工,肩负着汉中、安康5万平方公里的检验检疫业务。近年来,他们扎根汉中,用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以主动作为、积极担当的作风,让秦巴山区的农副产品走出国门,从而使这里老百姓的日子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了地方政府和群众的“好口碑”。 

    

  生态原产地专家实地查看香菇基地建设 

  “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说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这是文学大师余秋雨对汉中的评价。 

  汉中,南屏巴山、北依秦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涵养地,“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是对她最好的诠释,大自然的恩赐把这片翡翠般秀美的宝地镶嵌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秦巴韵、汉水风大自然的造物主似乎格外偏爱陕南这块宝地,毫不吝惜地赐予其良好的生态环境、优越的湿润气候以及天然的“绿色宝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怎样才能把这笔“巨额财富”转化成持续的“生产力”,汉中检验检疫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立足特色 突出重点 

  小叶子成就大产业 

  从汉代丝绸之路的茶叶贸易到宋代的茶马互市,再到近年来在走出国门实现突破,茶叶,这古老的种植业、年轻的特色产业在秦巴大地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后,终于化茧成蝶,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近年来,汉中局紧跟产业发展,积极主动作为,发挥职能优势,大力扶持企业发展和茶叶出口,配合参与政府决策并出台奖励政策,支持茶叶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控制体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在法规标准、业务培训、外贸流程等方面给予指导;上门“一对一”服务企业,培训有关出口要求和标准,指导茶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投入专项经费开展疫情疫病监测与有害生物防控,降低出口风险;按照分类管理要求对出口产品实施监督抽检,缩短签证时间,促进贸易便利化,打造便利快捷的通关环境。经过不懈努力,茶叶出口经历了从2015年的零突破到2016年的373.4万美元。“正是检验检疫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我们成为了首家陕西茶叶出口企业,政府才给予我们大奖。”陕西鹏翔茶业董事长段成鹏在接受省农业厅关于实现陕西茶叶自营出口奖励50万元后如是说。目前,茶产业作为陕西五大重点农业产业进行重点支持,茶叶也成为了陕南出口农产品新的外贸增长点。 

  黄花菜铺就致富路 

  盛夏七月,蔚蓝天空下,石泉县黄花菜基地一片片黄色诱虫板和连片待采的黄花菜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我在2014年种了3亩黄花菜,第一年采收就收入3000多元,今年我要突破8000元。”正在地里采摘黄花的曾溪镇油坊村村民余国富对今年的收成信心十足,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几年来,汉中局引导企业坚持“好产品从种植开始”和“种植是第一车间”的理念,该局投入专项经费,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在黄花菜种植基地安置诱虫板和太阳能杀虫灯,在减轻企业和农户负担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产品质量安全。帮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助推特色产品出口,也正是由于该局对黄花菜产业的大力支持,企业信心倍增,采取订单模式,解决了农户种植的后顾之忧,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不断高涨,黄花菜种植由原来企业挨家挨户动员的“你要种”转变为如今的农户找企业“我要种”。以正兴公司为龙头的外贸企业2016年出口黄花菜244万美元。“如今,2013年最初种植的黄花菜已经到了丰产的年份,亩产收入达到了8000元以上。全县黄花菜种植从2013年开始推广截至目前超过万亩,种植面积连年翻番,让黄花菜成为全县农业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该县常务副县长张世波满怀豪情地说。 

 

  植检专家调研出口茶园管理 

      

  技术人员对出口生丝抱合力进行检验 

    

  出口柑橘实蝇监测 

    

  与地方食药监部门开展执法互助 

  精准帮扶 深入民心 

  生态之花绽放秦巴大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战略高度。为促进辖区企业对外贸易转型,破解绿色贸易壁垒,该局以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为抓手,深挖本地优势,助力绿色发展,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2015年起,着手全力推动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汉中局主要领导带头外出学习调研,印制宣传资料,对辖区特色产品进行筛选,组织业务骨干对申报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指导企业准备、完善申报资料,积极帮助企业改进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做好受理、初评和推荐上报等工作,并严格落实事后监管。向企业及地方政府介绍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的申请程序、具体要求以及典型案例,帮助企业优化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宁强县政府出台相关奖励扶持政策,营造生态立县的良好氛围,引领“生态+绿色”的品牌消费导向。经过努力,西乡“鹏翔”牌茶叶、石泉“中球”牌黄花菜、宁强银杏叶、“朱鹮”黑谷酒等顺利通过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宁强县3个产品已经通过第三方评定,洋县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正在有序推进。 

  三同工程落地汉江河畔 

  为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汉中局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动员和指导辖区出口食品农产品企业在国家认监委“同线同标同质”公共服务平台申请注册,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他们在实行“三同”帮扶过程中特别注重利用优质资源,推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提质升级,提高食品的安全卫生控制水平,实现“三同”企业多品种、深加工等多元化深层次发展。筛选具有代表性的茶叶、黑谷酒、香菇酱等“三同”企业参加第23届杨凌农高会和今年“6·9”认可日陕西“三同”产品展示和“三同”进万家活动,向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消费者展示了陕南的特色优势产品。鹏翔茶叶、朱鹮黑谷酒、巧姑妈香菇酱等“三同”产品销量增长明显,“三同”工程正在成为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助推剂。 

  主动作为 服务发展 

  示范引领促进多元共治 

  汉中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安全是第一责任,助农增收是第一目标”的工作理念。始终把推动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作为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陕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地方政府安排部署,该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促成市政府出台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紧抓石泉黄花菜、平利茶叶产地优势,紧贴地方政府经济产业发展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和职能部门的监管作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推动石泉县、平利县创建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帮助出口食品企业建立健全HACCP体系、引导种植企业推行良好农业规范,全面提升区域特色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形象,力促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 

  责任担当推进质量强市 

  质量发展是立市之基、兴市之道、强市之策,关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加强部门协作共治是质量强市的重要基础。该局与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协作建立质量共治机制,编印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为地方政府部门打击走私冻品及监管流通环节进口食品等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积极配合生鲜肉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开展进口酒类等联合执法,有效杜绝了不合格进口食品走上餐桌。并与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县市场监管部门共同深入企业指导帮扶,形成“企业主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新格局。 

  完善质量考核机制是质量强市的重要手段。该局全面落实成员单位相关职责,完善质量强市工作绩效考核,用好、用足质量考核“总抓手”,优化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开展粮食安全责任制和食品安全责任制考核。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质量,推进质量强市战略,抓好全面提高推进质量信用管理。 

  提升大众质量意识是质量强市的重要环节。在近年开展的“质量月”活动中,该局特别重视对“质量强市”内涵的宣传,以质量宣传、质量提升、质量整治、质量服务、群众性质量活动等5个方面为内容,法律法规宣传、实验室开放日、进口食品安全进社区等活动已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是推动质量强市的重要内容。让广大企业向“质量最优化、效益最佳化”的经营理念转变,是质量提升的主要目的。该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制定相关制度并对一家出口食品企业进行了行政约谈。对企业业务质量差错进行登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管理,构建联合惩戒质量共治机制。按照陕西检验检疫局的统一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邀请陕西局专家深入企业“一对一”现场指导监管人员和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安全意识。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机遇难得,抓不住就是我们的失误;责任重大,干不好就是我们的失职。”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新任务,汉中检验检疫人牢记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的要求,上下同心、凝心聚力,以“激情、干净、超越”的扎实作风,刚正廉明、可亲可信的人民质检形象,不忘初心,锐意进取,为推进陕南辖区外贸经济腾飞而战,为助推质量强国建设再立新功。 (权晓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