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发布>>地方质检新闻>>地方新闻

全面提升质量 唱响质量最强音
全力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
贵州省贵阳市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纪实

发布时间:2017-11-13     文档来源:质检报刊社

   日前,各地前三季度GDP统计数据出炉,贵州省贵阳市GDP同比增长11.2%,是去年以来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经济增速唯一连续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城市。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得益于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贵阳市委、市政府将质量强市明确为该市发展战略,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原则不动摇;得益于该市将全面提升质量与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相结合,让市民共享更多质量发展红利,不断增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质量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质量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动力。贵阳,这座“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西部内陆开放城市,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实践中,将于11月15日至17日迎来“大考”,并交出一份不同寻常的答卷。  

     

  2017年11月7日质量强市迎检部署会 

      

  2017年5月26日大数据博览会标准化论坛 

      

  2017年贵阳市品牌建设大会现场 

  素有林城之称的贵阳市是贵州省省会,曾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避暑之都、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等称号。2012年,该市申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20141月,正式获得质检总局批筹,201510月,通过省级预验收,201511月,经贵州省政府同意,贵阳市创建工作正式报请质检总局考核验收。 

  质量强市之贵阳榜单 

  作为贵州省第一个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城市,5年来,贵阳市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质量方针政策,以习近平总书记三个转变重要指示为遵循,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严格按照质检总局部署,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质量提升行动为主线,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目标,以品致良知、质求卓越城市质量精神为指引,按照“543”工作思路,即提升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经济运行五大质量,实施工业强市、名牌发展、标准化、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四大战略,强化大质量工作、质量安全监管、质量保障三大机制,积极推进质量成果全民共享,奋力推动质量总体水平上台阶、大跨越,使该市各项质量工作始终走在贵州省的前列。 

  ——产品质量有新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从2011年的90.75%提升到2016年的95.5%,提升4.75个百分点;食品质量合格率从93.6%提升到96.44%,提升2.84个百分点;2016年,全市基地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2%,持续保持高位。 

  ——工程质量有新提升。新开工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全市大中型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符合国家考核指标要求。先后获国家级优质工程奖5个,鲁班奖6个,省级优质工程奖24个。贵阳生态文明会议中心荣获LEED铂金奖。 

  ——服务质量有新改善。以旅游、金融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市有省级服务业名牌18个,占全省的69%2016年,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达84.5分,较上年提升0.25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满意度测评85.82分,同比提高2.5分;生活性服务业满意度85.16分,同比提高1.23分,均高于国家考核指标。 

  ——生态环境质量有新突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验收。2016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5.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前列;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5%以上,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8.9分贝和69.5分贝。 

  ——经济运行质量有新优化。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3157.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连续4年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保持第一。3次产业结构比例从5.1:40.7:54.2调整优化为4.3:38.6:57.1。大数据产业从小到大,在全国实现10多个率先,大数据及其关联企业达到4000户,产业规模总量突破1300亿元。在《经济学人》智库发布的《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报告》中,贵阳从5年前的第65名上升为第1名。 

  ——在贵州省政府2016年度公布的年度各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贵阳市再获A级,是唯一连续两年位列贵州省质量考核A级榜首的市(州)政府。 

  ——目前拥有驰名商标22个、地理标志产品12个,拥有省、市名牌330余个,名优商标508余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700余个。中国名牌老干妈,产品远销欧盟、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销售收入达45.49亿元,上缴税收7.56亿。市民质量满意度达84.5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5年来,该市未发生一起重大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出现系统性、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和重大安全生产、污染环境及其他严重违反国家政策等问题,没有发生一起因质量安全问题而导致的重大群体性事件。 

  质量强市之贵阳特色 

  2013年以来,贵阳市将发展大数据作为推进质量强市的抓手,以大数据为引领提升三大战略,在标准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全面提升质量。大数据与大质量的融合发展和纵深推进,不仅为贵阳市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总体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入质量时代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为该市创建质量强市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提升大数据发展话语权。出台了《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贵阳市大数据标准建设领导小组,参与组建了贵州省大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参与编制3项大数据国家标准并试点示范,发布实施《政府数据 数据分类分级指南》《政府数据 交易数据脱敏工作指南》等4项大数据地方标准,抢占大数据产业发展话语权。2017’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阳召开期间,该市主办的大数据标准化论坛成功开讲。 

  ——推进检验检测落户建设助推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贵州应用中心、国家卫星导航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贵州)落户贵阳筹建。现有国家级产品检验中心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两家、省级3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省级5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98家,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强化认证认可助力大数据增值增效。率先成立大数据战略实验室、大数据交易所。其中,大数据交易所正式推出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服务,推进建立数据质量认证体系,提供完善的数据确权、安全保障、数据定价及交易保障,让大数据无形资产转化为可评估价值。2015年,贵阳大数据交易金额超过7000万元,2016年交易额突破1亿元。 

  ——搭建食品安全云、质量云、农业云平台,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强化资源共享、社会共治、有效监管。其中,食品安全云汇集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流通、餐饮等环节的检测监测数据,汇聚信息总量超过两亿多条,为消费者时刻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保障和支撑。 

  ——搭建建筑工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工程质量检测信息数据监管平台,大力提升工程质量。将全市施工作业和建设工程检测机构纳入大数据监管,该平台2016年投入使用以来,2583个工程项目的检测报告记录信息达44万余条,为工程质量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打造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为带动,大力提升服务质量。搭建贵阳市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贵阳市智慧旅游运行监管及应急指挥平台、贵州互联网医院平台、贵州健康App、汽修服务车陛下App筑民生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化等大数据服务平台以及数据铁笼平台,有力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 

  ——以获批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大力提升环境质量。搭建生态云平台,建成国控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对联网污染源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控;启动贵阳市饮用水水源地及乌江流域在线监控终端系统建设,实现8个饮用水源地数据实时传输;建成机动车尾气检测在线监控平台,严格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推进绿色渣运信息化建设工作,渣土车辆安装GPS定位装置系统,实施远程实时监管。今年上半年,贵阳市空气质量全国排名居前十位。 

  ——建立《贵阳市大数据产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大数据发展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建立全国首个新经济指数大数据分析平台,大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并为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关联产业提供宏观决策支撑。其中,新经济指数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融合分析政府部门数据与社会经济活动数据,对大数据、大健康、高新技术、固定资产投资、区县经济等进行监测、分析和预警,为政府提高经济宏观调控水平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用短短3年就成长为大数据物流行业的独角兽企业,仅2016年就为中国节省燃油费用615亿元,为社会减少碳排放3300万吨。 

  ——打造数据铁笼,提升智慧贵阳政务服务效能新形象。贵阳在全国首创推进数据铁笼建设,出台《贵阳市全面推进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贵阳市数据铁笼工程建设规范》,统一数据铁笼建设标准和内容,分期分批稳步推进实施,现已实现市政府工作部门全覆盖。在社会治理质量方面,将交通管理法规授权、政策规定的8类、490项权力清单全部纳入数据铁笼管理,通过标准化+流程化”“制度铁笼+数据铁笼,将人、事、权装进数据铁笼,交通民警工作期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实现全程记录,并通过自流程化对交通民警工作强度、工作能力、辛苦指数、岗位适配性等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变人为监督为数据监督、事后监督为过程监督、个体监督为整体监督,有力提升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能力,有效解决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提升了治理能力,树立了政府形象。在电梯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方面,贵州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全省统一的应急救援平台,成为全国第一个运用大数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电梯困人救援处置工作的省份。贵阳市作为该平台核心区,将电梯安全监管纳入一期数据铁笼建设,积极将电梯安全监管与救援向社区、乡镇拓展延伸,试点推行电梯远程监控、社区联动监管等应用,市民遇到电梯被困故障,只需拨打12365电话就可以获得及时的救援。从贵阳市电梯平台统计数据看,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时间缩短为11.6分钟,远低于国家30分钟内要求。同时,群众通过扫描电梯中的二维码标牌,可以直观查看电梯信息,掌握电梯检验情况,形成群众监督,推进社会共治共享。贵阳市搭建筑民生平台,整合全市各领域民生服务应用、聚集民生块数据资源池、推动民生大数据开放共享,市民只需要安装筑民生”App,就可以方便办理公积金查询、实时公交、个人社保等事项。目前,该平台提供了社区服务、教育、民政、社会保障、交通、扶贫、医疗、政务服务等14个试点领域168项服务,点击次数达239517次,成效显著。 

  质量强市之贵阳方略 

  2012年贵阳市申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质量强市为该市发展战略;今年9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出台后,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李再勇第一时间批示要求制定该市质量提升行动计划;今年9月,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召开,贵阳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陈晏迅速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大会精神,安排部署贵阳市质量强市相关工作,研究制定《贵阳市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可以说,贵阳市已经将创建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作为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第一要务来落实。 

  ——强化组织领导,打好质量工作主动仗。李再勇多次为该市质量发展作指示、提要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全市各级各有关单位作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专班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市质量工作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质量工作。 

  ——强化顶层设计。出台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实施意见》及创建工作方案,把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经济运行质量与提升产品、工程、服务质量一同纳入质量强市工作范畴。出台了十三五质量发展、品牌发展、标准化发展专项规划,主动承接《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强化大数据、大生态与大质量融合发展。印发了《2017年贵阳市质量和品牌建设提升行动计划》,分解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和责任,扎实推进质量和品牌建设。 

  ——强化财政投入。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会城市,尽管财力有限,但贵阳市每年都把质量奖、品牌培育、技术标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打假等经费作为刚性支出列入财政预算。仅2016年,全市本级质量工作投入7700余万元,占贵阳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2.1‰。仅2017年上半年落实名牌奖励经费达865万元,创历年新高。 

  ——强化考核奖惩。将质量工作纳入全市综合目标管理,细化考核指标,强化监督检查,把考核结果作为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按照《贵阳市质量工作考核办法》,对抓质量工作突出的干部提拔重用,对出现重大质量事故等不作为、乱作为的责任人严格问责、绝不姑息。 

  ——强化质量基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始终突出市场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质量基础,提升企业话语权和影响力。在全面提升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基础支撑的同时,狠抓标准引领。鼓励优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主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90余项、地方标准400余项,占全省总量55%。团体标准《M100车用甲醇燃料》发布实施。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99项。《物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升格为国家标准。编制14项大数据标准,已发布实施4项。狠抓品牌培育。贵阳市委、市政府抢抓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突出贵阳生态资源禀赋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大知名品牌示范区、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驰名商标、自主创新产品培育扶持,全力提升品牌效应。获批创建国家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3个、省级5个,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工程特种车辆及零配件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质检总局正式命名,高新区通过考核验收。拥有驰名商标22个、地理标志产品12个,拥有省、市名牌330余个,名优商标508余个,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700余个。出台了《贵阳市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贵阳市深化改革运用大数据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等系列文件,围绕诚信贵阳总体部署,建设了贵阳市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云平台,并于今年91日正式投入运行。 

  ——强化质量监管,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严守质量安全底线,着力构建放、管、服三位一体监管格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创新监管方式。在产品、工程、服务、生态环境和经济运行等质量领域搭建了一批质量云平台,运用大数据服务安全监管的能力不断提升。每年发布质量状况分析报告,服务政府质量宏观决策。推进电梯应急救援平台应用保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加强综合执法。紧扣关系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消费热点、重大设备、重点工程等方面,多部门协同作战、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办理一批大案要案,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力解群众诉求,健全完善1236512315产品质量电话投诉平台、执行力栏目电视直播平台、百姓——书记、市长网络交流平台、12345公共服务平台等四大平台,及时高效解决群众诉求。2016年度贵阳市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满意度综合评分为88.52分,比2015年的86.57分提高1.95分。 

  ——强化创新体制机制,保障质量发展可持续。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等为突破口,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质量健康持续发展。出台了《贵阳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实施方案》,紧扣《中国制造2025》,围绕11方面130项措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在全国首创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组建生态保护两庭三局,率先出台《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条例》,实行生态环境损害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等系列政策措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如今,爽爽的贵阳已经成为该市向世界展示的靓丽名片。为大力发展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成立了以贵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形成一组一委的工作格局。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大数据战略重点实验室、首家大数据评估中心、建立块数据理论、推进大数据立法等等,在全国实现10多个率先。20156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阳时,对在场干部说: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贵阳市直部门共承接国家、省下放行政许可事项83项,各区(市、县)承接国家、省、市下放或委托的行政许可及其他权力事项共274项。率先在全省成立市、区(县)政务服务中心,并强化中心服务标准化建设,所有行政审批部门全部入驻大厅,集中受理、限时办理审批事项。建立健全质量工作协同、投入增长、激励保障等机制,确保质量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率先在全省建立市长质量奖等奖励制度,设立质量专项资金,对获国家、省、市质量奖的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获国家、省、市名牌的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5万元。 

  ——强化氛围营造,提振城市质量精气神。贵阳市在强化质量硬实力的同时,狠抓软实力的提升。通过面向全国征集、专家评选、政府审定等环节,确定品致良知、质求卓越为贵阳城市质量精神。加强人才引进与宣传教育。深化军民融合,成立了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质量学校,以举办工匠大比武、企业家高层论坛、专家大讲堂、质量品牌专题培训等形式,广泛传承城市质量精神,推进全民质量教育,培育时代工匠。深入实施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建设培育工程和筑巢引凤计划、黔归人才计划、大数据人才培养引进工程等,推进人才集聚,推动质量发展。现有各类高层次创新团队200余个、创新人才3000余名。加大质量舆论宣传力度。制定质量强市宣传方案,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组织实施。编制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宣传册、宣传画,结合“3.15”“质量月等群众性质量活动,深入开展名家名匠质量大讲堂、百家品牌·百名工匠、寻找筑城工匠等活动,在广播、网站、报纸开辟质量报道专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品致良知,质求卓越的城市质量精神,有力营造全社会共同重视质量、崇尚质量、关心质量、追求质量的良好氛围。 

  质量强市永远在路上。当前,贵阳全市上下正在全面学习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紧扣贵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以及贵阳市委十届二次全会关于实施大生态战略贵阳行动的决策部署,始终如一地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原则,继续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努力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推进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成中国数谷,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迈入质量新时代,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刘珍意 本报记者 刘 艳)